当前位置:海棠情欲>情欲小说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08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08节(1 / 3)

&esp;&esp;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‘物’,有失偏颇。

&esp;&esp;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,与个人的影响不大?

&esp;&esp;纯纯的放屁。

&esp;&esp;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,北宋能灭?

&esp;&esp;当然,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,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。

&esp;&esp;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,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。

&esp;&esp;所以,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,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。

&esp;&esp;之所以不如某些人,那是太年轻了,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。

&esp;&esp;可是面对《大同世界》,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。

&esp;&esp;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,他更是心折不已。

&esp;&esp;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。

&esp;&esp;所以,在陈景恪面前,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。

&esp;&esp;几人的话题,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《大同世界》展开的。

&esp;&esp;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,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。

&esp;&esp;一番交流下来,都觉得大有收获。

&esp;&esp;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,和大同思想做辩证。

&esp;&esp;曹端就说道:“唯物论重物而轻心,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,双方各有优缺点。”

&esp;&esp;“大同世界物心并重,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,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。”

&esp;&esp;杨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:

&esp;&esp;“自古以来,我华夏文化就以问‘心’为主。”

&esp;&esp;“强调个人道行修养,认为人心治而天下自平。”

&esp;&esp;“也就是重内而轻外。”

&esp;&esp;“具体如何治理国家,只有法家进行过一些探索,其他各派并未多言。”

&esp;&esp;“安平侯的大同思想,打破了前人的成规。”

&esp;&esp;“对国家、万民、律法等等进行了诠释,为施政指明了道路……”

&esp;&esp;曹端认同的道:“勉仁兄所言大善。”

&esp;&esp;“前人重内而轻外,经典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我们领悟真意,掌握其中的理。”

&esp;&esp;“故而内容方面过于随心。”

&esp;&esp;说是随心,其实就是零碎,想到哪就说到哪。

&esp;&esp;前一篇还在说学习的重要性,下一篇就转成如何做人了。

&esp;&esp;而且先贤写书的目的,是为了帮助你感悟‘理’。

&esp;&esp;重点在于感悟‘理’,不在于看了多少书。

&esp;&esp;如果不能悟到其中的理,就算把所有书都看了也没用。

&esp;&esp;如果看一篇就能悟到其中的理,那剩下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了。

&esp;&esp;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,哪怕先贤经典少了几篇,都没有任何影响。

&esp;&esp;“安平侯的大同世界,更注重逻辑性,整部书前后相连。”

&esp;&esp;“缺了任何一篇,其意就不完整了。”

&esp;&esp;“非但如此,安平侯还对先贤思想做了系统性梳理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其心胸之宽阔,实在让人敬佩。”

&esp;&esp;看着曹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,众人都觉得有些诡异。

&esp;&esp;你一个理学未来领袖,这么夸对手吗?

&esp;&esp;不过他们倒没有认为曹端要改换门庭。

&esp;&esp;之前陈景恪当众说过,曹端要改良理学。

&esp;&esp;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,并表示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。

&esp;&esp;所以大家都知道,曹端并不是背叛理学,而是真为人坦荡。

&esp;&esp;即便如此,回想之前理学被打压,大家还是觉得很怪异。

&esp;&esp;接下来众人又从学问,讲到了时政。

&esp;&esp;各自就自己擅长的地方,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。

&esp;&esp;通过交流,大家对对方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,也更加的认可了对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