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8章(1 / 3)

&esp;&esp;想到叶胥殿试写的策论,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些希翼,这个叶胥总是能从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出发。

&esp;&esp;这般想着,茅荣郅面上一片平稳:“爱卿这是有解决的法子了?”

&esp;&esp;叶胥站在下面应道:“臣确实是有法子能解决现如今楚庭的处境。”脸上有些许为难。

&esp;&esp;只不过茅荣郅听到叶胥由法子解决,一时间情绪有些激动,便错过了叶胥脸上的表情。

&esp;&esp;茅荣郅虽说有些激动,但心中还是不太信任叶胥说的话,毕竟叶胥再出色也只是今年新中的状元。

&esp;&esp;他承认叶胥同朝中的一些大臣相比确实是有些才能。

&esp;&esp;但这并不意味着茅荣郅相信叶胥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实力。

&esp;&esp;茅荣郅是个喜爱人才的好皇帝。看着站在下处的叶胥,当即呵斥这总管大太监:“怎么不给爱卿搬张椅子来?”

&esp;&esp;话音未落,总管大太监不愧是跟在皇帝身边多年的老油条,立马接话:“是老奴没有眼力见,让叶状元站了这么久。”那老太监边说还边像模像样的打了自己几个巴掌。

&esp;&esp;茅荣郅见状脸色才好了一些,叶胥看着茅荣郅和老太监二人这毫无演技痕迹的模样,跟着开口道:“是微臣的错,臣站着便好,不觉得累。”

&esp;&esp;叶胥虽是这样说,可老太监不能这样做,都是人精,尽管都看破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,也没人说破。

&esp;&esp;老太监指使一个小太监给叶胥搬了把椅子。

&esp;&esp;对此叶胥也懂,毕竟他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能有面圣的机会就很不错了,有的人甚至活了一辈子都不知晓皇帝长得什么模样。

&esp;&esp;他这样一个新人,又凭什么能有见了皇上还被赐座的恩泽。

&esp;&esp;叶胥淡定自若的坐上小太监搬的椅子上,随后继续说道:“陛下,臣知晓有一种农作物能在干旱的土地中存活,且生长周期短,两个月便能成熟一次,关键是这种农作物的收成也不错,保守估计大概是水稻的两倍。”

&esp;&esp;茅荣郅见叶胥这样说,一时间竟有些不太相信,毕竟没见过的东西,仅是凭着叶胥的一张嘴说,没有见到实物,茅荣郅对此还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。

&esp;&esp;茅荣郅问道:“既然这种作物生长周期这么短,那为何朕从未听过也未曾见过?”

&esp;&esp;叶胥答:“此种农作物生长在海外,要走海路去取才行。”

&esp;&esp;叶胥听到茅荣郅这样问,也是心有力而余不足。

&esp;&esp;毕竟现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外国人来朝,现在这个王朝的实力并不像a href=https:/tags_nan/tangchaohtl tart=_bnk 唐朝那般强盛,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外国人前来,因此他们还不太清楚在海的那边是否有人生活。

&esp;&esp;还有就是虽说国家的版图也有临海地区,但海上的风浪大,一不留神船都可能被海水淹没,没有出过海,所以茅荣郅不知道有外国人也是很正常的。

&esp;&esp;叶胥心想除了土豆,他还想说红薯呢,虽然土豆也能当正餐,可口味却不如红薯香甜软糯。

&esp;&esp;不太好的一点就是红薯的生长周期比较长,甚至比水稻还要长,不能作为这次救急。

&esp;&esp;无奈之下,叶胥只好将目光放到土豆身上。

&esp;&esp;想到红薯,叶胥心想:若是没有陈振龙,也不知明朝时期会有多少人死亡。

&esp;&esp;古有陈振龙,今有袁隆平,这两个伟人,都是为了让世人填饱肚子尽心尽力,甚至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才把一小株红薯幼苗带进了福建。

&esp;&esp;这些也只是叶胥在心中想想,现在最要紧的是:等楚庭的百姓将家中的存粮吃完了该怎么办。

&esp;&esp;显然叶胥能想到的问题也是茅荣郅所发愁的。

&esp;&esp;若是各个官员都像叶胥这般为民着想,茅荣郅今日也不至于发那么大的火。

&esp;&esp;都这个时候了,那些官员第一时间担心的不是几个月后没了存粮的百姓该如何过活,而是想着楚庭知府这个位子该有谁来接任。

&esp;&esp;他们满心想的不是百姓的死活,而是自己切身的利益,想到这,茅荣郅看向叶胥的目光都变了些,虽然叶胥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,什么海外有这种农作物,排除这个来看,叶胥还是为楚庭的百姓着想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