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9章(1 / 3)

&esp;&esp;孝文王认为,他才刚刚得到秦正这一大才,对方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,居然就被有心之人盯上了。

&esp;&esp;这次的流言不仅中伤了太子,还把秦正一起拉下马,显然不怀好意。说不准就是六国中哪一家动的手,想让他们大秦君臣三人失和。

&esp;&esp;扶苏答应下来:

&esp;&esp;“我会小心,日后再有这样的事,必然第一时间处理。”

&esp;&esp;出宫之后,扶苏就开始盘算,这口锅要扣到哪一家头上去。

&esp;&esp;韩国肯定扣不上,韩王最近很乖顺。齐王也扣不上,齐王没必要得罪秦国。魏王同样不行,因为他没空。

&esp;&esp;魏王最近还在料理信陵君的遗留问题,国内太多信陵君的追随者了。魏王和信陵君闹翻,就得处理掉其中一些激进派,免得妨碍自己的统治。

&esp;&esp;剩下的就是燕国、赵国和楚国。

&esp;&esp;扶苏看了看探子们最近传来的消息,发现燕王一直很安分,不像是会偷偷搞小动作的人。

&esp;&esp;至于赵楚,每个都很喜欢背地里搞事。

&esp;&esp;扶苏就去问父亲:

&esp;&esp;“阿父觉得这顶帽子应该扣给谁?”

&esp;&esp;始皇提醒他:

&esp;&esp;“楚国明年便会发兵灭鲁。”

&esp;&esp;扶苏茅塞顿开:

&esp;&esp;“楚国要兴兵,为防秦国趁机攻楚,所以才会提前挑拨秦国君臣的关系。”

&esp;&esp;逻辑圆上了。

&esp;&esp;其实选赵国也行,毕竟两国有旧怨。

&esp;&esp;但现在秦国挑起对赵国的仇恨没什么益处,相反,把躲在后头的楚国挑出来,对大秦更有利。

&esp;&esp;等到明年楚国发兵的消息传来,孝文王就会想起今日的事情。自然会选择以彼之道还治彼身,趁机捅楚人一刀。

&esp;&esp;若楚国与鲁国交战的时候,能多损失一些兵马,那对秦国百利而无一害。

&esp;&esp;扶苏招来了吕不韦,将事情安排下去。

&esp;&esp;舆论战是扶苏的主场,保证孝文王只会追查到楚国。除此之外,扶苏还打算借由吕不韦留在各国的商道势力,去挑拨离间。

&esp;&esp;挑拨离间有两种挑拨的方向。

&esp;&esp;第一种是挑拨各国之间的关系,怂恿他们打起来,这样秦国就可以坐收渔利。

&esp;&esp;第二种是挑拨每个国家的内部,让君臣失和、将相失和、诸子争权。这样哪怕不兴兵戈,各国也会因为内乱而实力大退。

&esp;&esp;扶苏还同阿父感慨:

&esp;&esp;“可惜了如今时机不对,若在战国初年,其实可以尝试一下挑拨各国分裂。三家既能分晋,若我大秦悄悄资助各国臣子,说不准其他几国也能分裂一番。”

&esp;&esp;别的不说,就说齐国。当初是妫田取代了姜吕,自此之后姜子牙的后人就没什么存在感了。

&esp;&esp;可若是运作得当,保不齐最后就是齐国一分为二,妫田一族和姜吕一族各领一半国土呢。

&esp;&esp;还有当初赵武灵王昏了头想把国家一分为二,让大儿子和小儿子各占一半。可惜了没有成功,要是成功了那就好玩了。

&esp;&esp;赵国是秦国的劲敌,分成两个之后定然比一个更好对付。因为两家绝对会努力想吞并彼此,回归一个赵国的情况,为此频繁征战、空耗国力。

&esp;&esp;始皇却提醒他:

&esp;&esp;“想要分裂那些国家,难度极大。无论是三家分晋亦或是田氏代齐,都准备了几十上百年,并没有那么容易。”

&esp;&esp;这其中未必没有别国的推手。

&esp;&esp;扶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:

&esp;&esp;“到周朝末年,必然会出现大国吞小国,最后只剩大国的情况。哪怕一开始分裂再多,也于事无补。不过我也就是随意发发牢骚,阿父莫要放在心上。”

&esp;&esp;他提供一个操作思路,现在用不了,说不准去了别的什么位面,就能用上了。

&esp;&esp;隔了几个月,听说赵孝成王的太子和廉颇闹了点矛盾。

&esp;&esp;公子政凑在旁边听完问道:

&esp;&esp;“廉颇不是赵国最厉害的大将吗?赵国太子为何与他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