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人渐多,豆腐以及豆制品需求增多,豆腐坊连轴转,人越招越多,没个停歇的时候。
关胜几人皆是跑生意的好手,签下不少酒楼、食肆的供货,临近的几个镇子上,皆有赵氏豆腐的售卖摊位或铺子。
赵景清签订的供货合约,从零星几份,变作现在的厚厚一叠,存放合约的木箱已装至第三个。
豆腐坊虽忙碌,但欣欣向荣。
赵景清有孕七月有余,肚子高高隆起,垂眼瞧不见自己的脚,身子也变得更加笨重,他去豆腐坊的次数渐少,只不时去一次。更多的时候,是袁牧将出货的单据带回家,他来记录。
其他的,皆由袁牧跑前跑后,他能拿主意的,便他自己决定,他不能拿主意的,便回来同赵景清商量。
袁牧空闲之余,去县衙打听县老爷是如何判罚张迎春三人,他后面又寻了些张迎春和张老三犯的事,让易大洪写诉状上送至县衙。袁牧跑了三次,终于得了准信。
石飞施以杖刑。张迎春因嗦使他人当街掳人,以及偷税漏税,被罚以重税和杖刑。张老三屡教不改,施以杖刑后罚入修路队,为清河县开山修路做贡献。
袁牧将打听到的消息带回家,林翠娥几人高兴极了,直道他们罪有应得,大快人心。
袁星亦不遑多让,险些在院子里跳起来。
豆子收割晒干,袁老二驾着驴车,送来一车晒干的豆子。
袁老二道:“这豆子种子好,豆子粒大饱满,我在家磨豆腐吃,和买豆子磨的没甚区别,你们试试。”
袁牧驾车,载上赵景清和袁星,带袁老二去梨水凼豆腐坊。
泡发豆子,清理出一台石磨,袁牧上手磨出一盆豆浆,点浆压制。
赵景清尝了尝,豆香醇厚,许是新晒干的豆子,比在粮满仓进的豆子做出的味道更盛一筹,赵景清惊喜不已,“爹,你种的豆子好,做豆腐香。这次收了多少豆子?”
袁老二道:“种得不多,只种了五亩地多点,将将有十七石。”
量太少了,只够豆腐坊两天的量,赵景清蹙眉沉思,豆腐坊要自给自足,要种的量可不少。
“咱们这儿大豆春夏秋都能种,中秋后,抓着八月的尾巴,还能种一次大豆。我先种了试试,后边天冷了,可能影响豆子的产量和质量。明年我再种夏播大豆,春夏秋的咱们都试试。”袁老二是种地的老把式,说起种地经来头头是道,“大豆是养地的,合理轮作一亩地能一年两种,如果产量质量都好,咱们就能多种些。”
“成,”赵景清看到希望,“爹,我不懂种地的事,这些劳您多上心。”
袁老二直摆手,“和我还说这些。”
两日后便是中秋,袁老二此行过来,便在清河县住下,等过完中秋再回乐明村。袁牧小两口买了新宅,他还没来看过,第二天便让林翠娥带他去看新宅子。
看完回来,袁老二嘴角一直挂着笑,还是做生意赚钱好,要是在地里刨食,打猎卖钱补贴家用,哪能那么快便置办新宅。
袁老二干劲十足,迫不及待想回乐明村,把秋播大豆给种地里,他寻思着,明年再种一轮大豆,若产量稳定质量好,便能多置办田产种大豆,渐渐自给自足,要不了几年,许是就能从商户变做民户。
这一年多,景清给他们老两口的分成可不少,生意越好给的越多,他们攒了千余两,等到置办田产,全掏出来买田地。
不单袁老二在琢磨,袁牧和赵景清也在商量此事。
袁牧道:“咱先买地,遇上合适的便买下来,不论是种大豆还是佃给农户都成。”
买地不容易,田地是寻常农户的命,轻易不会卖地,那些富户手里的地要卖,消息还没传出来,许是就叫人买走。
赵景清道:“那同孙涛打声招呼,叫他多留意。”
“成,我明儿去说。”
八月十五,中秋。
林翠娥忙活半日,做了一桌丰盛的吃食。用过晚饭,天幕渐暗,一轮圆月爬上树梢,洒下银辉万丈。
海棠情欲